登录
|
注册
|
搜索
|
返回网站首页
小米粥ximizh.com/bbs-秘方,秘方大全,民间秘方,祖传秘方,免费秘方,偏方,偏方网,验方,祖传秘方大全
→
抖音新闻-快手社区-网易娱乐-天天创业-奇闻趣事-
→
IT新闻
→
董明珠:亏大了?曝银隆只值50亿 格力花130亿图啥?
董明珠:亏大了?曝银隆只值50亿 格力花130亿图啥?
发起人:ten360 回复数:
0
浏览数:
4341
最后更新:2016/9/7 4:07:49 by ten360
简洁模式
完整模式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从旧到新
从新到旧
2016/9/7 4:13:07
[
只看该作者
]
#1
ten360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1304
注册时间:2015/8/10
回复
编辑
删除
董明珠:亏大了?曝银隆只值50亿 格力花130亿图啥?
知乎网友:
“其实董小姐在这个时间点做了一件有利于格力长远发展的事情。董小姐说的很清楚,格力不是要造车,她看中的是银隆的技术。这个技术不是应用在新能源车上,而是运用在格力的空调中,未来格力的发展战略很可能是想要建造家庭储能中心
搜狐网友:
“珠海银隆高度依赖财政补贴,应收款居高不下,坏账准备计提不足,有虚增利润之嫌。以含金量高、2015年确定性的净利润30.774亿元对应的格力电器股权来溢价收购银隆,很难令人相信这是一笔公允的交易。个人认为,本次收购代价过于高昂
“我不是想造车,我是想要新能源技术。”
收购银隆买贵了?
格力电器与珠海银隆的并购案自今年3月份以来一直闹得沸沸扬扬,传闻不断(前文链接:董明珠丨造汽车、玩自媒体,10亿赌局后的董阿姨野心更大了?)8月19日,格力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宣布用
13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发行股份
购买珠海银隆的全部股权。这被看作是“格力造车”迈出的第一步。
23日,在一晚连发32次利好公告后,格力召开了媒体见面会,精神领袖董明珠女士与各位高管一道就收购银隆一事向媒体进行说明并回答了各方关切。
在媒体见面会上,董明珠回应称:“
我不是想造车,我是想要新能源技术
。”外界普遍认为,董明珠此举意在将舆论对其造车的质疑转向对格力成功切入新能源领域的关注,在寻求更广泛支持的基础上,为格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铺路。
然而,用
130亿的超高溢价收购估值仅50亿的珠海银隆
在业界还是引起了不小震动。鉴于此次并购案的市场影响力较大,8月25日晚,深圳证券交易所向格力公司发布问询函,分别从交易方案、对手及标的等三方面提出29个问题,要求格力在9月1日前做出书面回复。从问题核心来看,深交所想要格力解释:
为何以如此高的溢价收购珠海银隆?
对此,格力电器29日晚在公告中表示正在回复中,在此期间格力股票依旧停牌,待回复通过审核后再申请复牌。至此,从今年2月22日开始,格力已停牌超过半年。广大中小股东对此深感不安。有网友认为,格力本身股价已被严重低估,而银隆的资产含金量却不高,以优换劣,这生意明显亏大了!也有分析认为,为了能够布局新能源,多付出点金钱并不算什么。
那么,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董明珠女士是真的被骗了?还是别具慧眼?今天,
艾问每日人物
关注格力收购银隆背后的那些事儿。
醉翁之意不在酒!
1、银隆的“金子”在哪里?
董明珠在媒体见面会上说:“
银隆是埋在沙子里的金子,格力要通过收购把沙子拨开。
”在这次收购案之前,银隆并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它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被格力看中的金子又是哪项业务?
珠海银隆是一家高新技术公司,09年时以制造电池为主的银隆将目光早早锁定在了不被看好的钛酸锂技术上;10年,银隆用49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掌握了钛酸锂材料的最新技术,之后又分别于12、13年收购了几家汽车制造企业,从而拥有了整车制造的资质。至此,银隆新能源成为除日本东芝公司外唯一具备钛酸锂并达成动力和产业化应用的企业。
那么,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企业怎么会甘心被格力收购?对此,银隆董的市场部总经理透露,频繁收购让银隆消耗大量资金,而尚不成熟的钛酸锂技术却又难以支撑业务的开展。两面夹击之下,银隆新能源曾几度资金紧张,甚至濒临“死亡”。
在与多个企业谈判未果后,格力出现了。而格力最看中的“金子”也正是银隆的核心战略优势——钛酸锂电池技术。钛酸锂电池
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充电快
。但因为此前没有进入国家补贴的目录和续航里程中,因而不被汽车行业看好。不过,现在的钛酸锂已经享受国家同等补贴,这是银隆最大的底牌,或许也是格力此时出手收购银隆的原因之一。
2、格力在下一盘大棋?
3月份时就有文章分析称格力涉足造车业是在
调整产业布局
。日前格力高层的表态也印证了这一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收购银隆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形成从发电到储能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除了光伏电站、电动汽车等领域将拥有比较优势外,格力还期待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储能中心,打造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未来生活应用。
不过更多的人认为,格力此举的现实意义在于寻找
新的业务增长点
。据格力财报显示,2015年,格力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挫,营收同比下滑28.17%,净利润同比下滑11.46%,之前生产的手机销量不佳也给格力带来了一些压力。虽然董明珠强调格力做汽车不是想找新的增长点,而是要进军不同领域,但在艾问看来,这两者并不矛盾。
对于空调等家电产品已经临近最高峰的格力来说,转型与多元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收购珠海银隆就是企业整体转型这一盘棋中的重要一子。通过收购,格力不仅能快速进入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还能将此技术应用在光伏空调等项目中;对银隆来说,也正好可以借格力成熟的销售网络拓宽市场,可谓是1+1>2的双赢选择。
布局新能源,突破两千亿不是梦?
2012年,格力迈入千亿俱乐部,当时董明珠曾放下豪言称:五年内再造一个千亿格力!时过境迁,五年之期将至,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似乎有点困难,正因此,有些人认为收购银隆是迈向两千亿的转折点。隆新能源虽然在电动车领域具备不错的实力,但是想要依靠此次收购突破2000亿大关显然过于乐观。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其次,银隆主营客车业务,因此规模与增量都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董明珠自己也说:“
如果是为了下一个‘一千亿’,那格力与银隆的合作也太盲目了。
” 艾问认为,格力与银隆当下的首要任务在于成功完成并购,而后需将主要精力放在争取私人乘用车制造资质上,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储能业务也是重中之重。
最后,
艾问每日人物(ID:iaskmedia)
想说:除了为现有业务打破“天花板”,开拓新的增长点之外,
格力收购银隆最大的前景保证来自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不少问题。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分一杯羹的企业并不少,但真正能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造车”梦的企业却是寥寥。
格力的精明之处在于其没有一头钻进造车梦,而是基于技术,把目光瞄准更为广阔的储能市场。
董明珠认为,钛酸锂电池在做储能设备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光伏与储能设备结合,那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可以试想,如若在技术上得以实现董明珠所期待的突破,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革命将接踵而来,而格力能否一改“外行造车”的悲剧并在此领域形成新的核心优势,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