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网pifawi.com收集民间偏方,偏方网大全 ,生活实用小偏方
例如搜索: 美女  婆媳  相克  妙招  偏方  美容  老人  养生

主治面瘫的偏方

发表时间:2019/10/13 00:00: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偏方网pifawi.com  浏览次数:90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面瘫的症状,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身边或多或少会有人经历过这个病。在众多的治疗面瘫的方法中,中医疗法还是比较安全且效果好的。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治疗面瘫的偏方,且是中医药方。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吧!

  组成
  川芎10克,防风10克,葛根15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牡丹皮10克,丹参15克,全蝎3克,白附子10克,当归10克,鸡血藤10克,丝瓜络10克,甘草3克。

  功能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解毒止痉。

  主治

  面神经麻痹。

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偏方

  用法

  每剂中药加水浸泡20分钟后,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每剂煎2次,共留汁400~500毫升,分2次于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起病迅速,多因患者夙有伏痰藏于经隧,且因调养失当而致正气内乏之时,又加起居不慎,致使风邪夹毒自外侵袭经络引动伏痰,犯于少阳、阳明,故见嘴角歪斜、皱额蹙眉失司,治当以祛风化痰、益气活血、通络止痉,辅以解毒通络。若其失治误治,迁延不愈,则病势缠绵难以痊愈甚至遗留后遗症。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云“面病专属于胃”,又因“脾主肌肉”,迁延不愈之嘴角歪斜者,或伴有流涎不止者,均当责治于脾胃。

  方中白附子辛温燥烈,入阳明经而走头面,以祛风化痰,尤其善散头面之风为君。全蝎、僵蚕、地龙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全蝎长于通络,僵蚕且能化痰,地龙功擅息风通络,三者合用既助君药祛风化痰之力,又能通络息风止痉,共为臣药。葛根能通督脉、升清阳、濡养经脉,合于地龙而具有息风之功效,合于白附子可增强化痰之功而增强牵正之力,合于全蝎功擅止痉解毒而加强复原之效,合于僵蚕独能通络而增加润养之功。

  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能上达头目、下达血海、旁通经络、外彻皮毛而行血活血;防风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息风止痉,乃“风中之润药”,寒热皆宜,为“治风之通用药”,而面神经麻痹又有“吊线风”之称,用之相宜。川芎与防风合用,两药升散相宜,共奏息风止痉、引药上行头面而达病所。鸡血藤功能活血通络、养血祛风、润肠通便给邪以出路;丝瓜络功能通络、活血、祛风,合于鸡血藤而独善通络除痹。

  外加牡丹皮、丹参、当归活血、凉血、养血,共奏“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功。在面瘫方的组方中既避免了原方辛燥太过之虞,又体现了清中有补、补中有通之效,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解毒止痉之效。

  加减运用

  面瘫初期者加忍冬藤以增强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之功;风寒袭络而伴见恶寒甚,周身肌肉酸痛者加麻黄、桂枝、甘草;风热伤络而伴见发热恶风,口苦咽干欲饮者加生石膏、黄芩、白芷;热毒伤络伴有患侧疱疹灼痛、舌干口苦者加连翘、黄芩、牛蒡子;风痰阻络伴有口角流涎,脘腹不舒者合用二陈汤;血虚肝旺伴有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者加用白芍、炙甘草、钩藤、何首乌;面瘫中后期,迁延日久,嘴眼㖞斜不除,咀嚼无力者,合用四君子汤以补益脾胃。

  面瘫的临床表现

  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

  外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炎可分为早发性(损伤后立即出现面瘫)和迟发性(伤后5~7天出现面瘫)两种。依据伤后面瘫发生的迟早、程度,电兴奋和肌电图检查,可评估面神经损伤的程度以判断预后。

  结语:有关治疗面瘫的偏方,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这一中医疗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治疗面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患者一定要有强大的内心去承受暂时毁容的现实。然后听医生的话,好好治疗!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偏方均为互联网和出版刊物,经网友反馈安全有效的偏方我们才会收录。但偏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